综合新闻
任丽丽研究员等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杂志在线发表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抗体反应特征的研究论文
在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中,关于新冠病毒主要抗原蛋白的抗体以及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ies,NAbs)特征与临床转归之间的关联所知仍十分有限。王健伟课题组与中日医院曹彬教授团队和武汉金银潭医院合作,开展了成人重症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抗体反应特征与临床结局关联研究。基于纵向收集的中国克力芝药物临床研究(LOTUS China)患者的血样本,用微量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析血样本的NAbs和抗和蛋白(N),刺突蛋白(S),受体结合区蛋白(RBD)抗体。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载量。从191名COVID-19患者中共采集到576份血浆和576份咽拭子样本,发现在症状发生28天后,血样本中RBD-IgM抗体阳性率为100%,S-IgM为97%,N-IgG为100%,RBD-IgG为100%,N-IgM为91.1%,NAbs为91.1%。NAbs滴度与N、S和RBD的IgG抗体存在相关关系,在存活和死亡患者体内均随发病时间而逐渐增加,但NAbs的存在与死亡并无统计学关联性。采用调整多因素的线性随机效应模型发现N-IgG、S-IgG和RBD-IgG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在症状出现后4周时,S-IgG在死亡患者体内滴度高于存活患者(p=0.020)。结果表明,重症COVID-19患者可产生抗SARS-CoV-2-N、S、RBD的IgM,IgG抗体以及中和抗体,但其与不良结局未显示出关联。N-、S-和RBD-IgG抗体滴度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死亡患者的恢复期S-IgG滴度更低,提示对于该抗体水平低的患者应予以重视。对该文章内容有共同贡献作者包括我所郭丽研究员、中日医院范国辉博士、王业明博士以及金银潭医吴文娟和李霞博士。王健伟教授和曹彬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