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为新冠疫苗研发献出生命——院校召开赵振东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振东同志,奋战在疫苗研发一线,连续作战200多天,积劳成疾,不幸离世。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赵振东先进事迹报告会,师生共同怀念致敬赵振东同志。
赵振东同志生前为病原所研究员,课题组长,科技处长,“协和学者”特聘教授,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技术组组长,潜心致力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生产,被誉为“新冠疫苗守护者”。9月16日晚上8时,从长沙评标返京途中,因连续工作、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于17日凌晨离世,年仅53岁。此前,他刚刚结束武汉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联合检查。赵振东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学研究、严谨治学育人,在国家有需要时冲锋在前、发挥关键作用,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师生爱戴、同行尊敬和社会赞誉。
“他热爱科研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生活在他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就是感染免疫学研究。”赵振东妻子王斌说道。在题为《为科研而生的普通人》的发言中,她回忆了与丈夫相处的细节,例如作为实验室“打更人”,经常5点醒来转发最新文献给实验室成员与学生;拉着家人试讲几小时的新课;从回龙观家往返亦庄实验室的4小时中集中阅读文献;与病人保持联系十几年,尽自己所能在就医、治疗上给予指导等等。
在赵振东同志的学生、病原所助理研究员王蓓心目中,赵老师是不可多得的严师,十几年如一日,永不停歇地阅读文献、永不停歇地学习、始终追踪最前沿地科学研究,用“毛竹精神”、拿“一万小时定律”激励大家,以永不轻言放弃的科研精神带领学生坚定地走在科研的道路上。
赵振东同志的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王继说,赵老师一直强调“科学研究就是求真求实,必须要认真严谨,不可有半点马虎”,要求每一个结论都要重复至少5到10次实验才可确认,也正是因为他宽严相济,以身作则,对学生专业基础和学术能力的高要求,大家才能在科研工作中行稳致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刘海鹰副所长介绍,为重大新发突发应急事件提供科技支撑是赵振东同志和病原所同事们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赵振东同志从今年1月份就投入到疫情防控研究中,完成抗新冠病毒药物筛选工作,构建了新冠病毒复制子评价平台体系,参与紧急起草了五部门《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为推荐我国疫苗研发和紧急使用做了大量工作和基础贡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金奇所长用表率、敬业、动脑、勤奋8个字来形容与他共事十几年的老同事赵振东同志,分享赵振东同志在采集H7N9病毒样本、脊髓灰质炎病毒样本和埃博拉病毒样本等多次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期间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壮举,在承担重大医疗任务期间连续工作72个小时黑白无休的付出,抓住每天通勤时间研读文献的坚持,点点滴滴折射着赵振东同志的诸多优秀品质。
院校长王辰院士分享了与赵振东同志探讨新冠疫情的回忆。在他眼中,赵振东同志潜心科研,是一名率真的学者,一名不计个人名利、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心无旁骛、具有学者风骨的科学家。从2003年非典、2009年H1N1流感,到2014年援助非洲埃博拉疫情,再到今年新冠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发直至因公逝世,他都冲在一线,勇担社会责任、国家使命与民族大义。这种舍生取义的品格正是百年协和精神的传承,值得院校、学界更多科研工作者效仿、全社会珍视。王院长强调,院校全体干部应当向赵振东同志学习,传其精神、承其遗志、立足本职,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着力推进院校各项科研攻关任务,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转自院校新闻网)